1 ) 『第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白日梦。』
看完这部电影如同置身清风拂面的阳光海滩,有人说这部台湾电影《热带鱼》像《菊次郎的夏天》,可这部比北野武的菊次郎早了四年上映,现在想想1995年真是电影界的盛世之年,太多好作品问世了以至于现在都木有把这些好电影全部看完。我想说,这部电影真的是被忽略的好电影。
「世界上有一种鱼,住在很深很深的海底,
他专吃小孩子的梦,
等他吃到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梦的时候,
他会长出翅膀,从海底飞到天空。」
这绮丽的白日梦只有内心纯净的人才会拥有。在这个现实世界中,有些斑斓的白日梦却让刻板平淡的生活多姿多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人的价值观都不允许他们做白日梦,社会让他们变得麻木了,没有生活情趣和爱好,只是为了活着而生活。台湾人很重视教育,联考制度被本片讽刺的可是深入人心,一次考试就能决定你的名运,可是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么?
幻想世界可以天马行空,可现实世界却一如既往的冷漠。和那些虚伪的围观者相比,阿庆这绑匪一家人真的是太暖太有爱了,阿庆找来阿娟的书给阿强复习,有不懂的还接二连三帮忙去问老师,一起去潜水、一起在海上漂流,他们相处的如同家人一般,和如此的人情味鲜明对比的是阿强在家里只能感受到冷冰冰的的氛围,父母望子成龙的心逼着他努力努力再努力, 联考迫在眉睫,老师不断施压,阿强这个爱做梦的孩子还受到同学的嘲讽。电视台里不断的播出给阿强打气加油的新闻节目,浮夸的女主持不断换装换造型,还有很多不相干的人对阿强的鼓励,父母接受采访时,父亲明显最关心儿子的联考是不是会错过,这是有悖于一般常理的,毕竟被绑架后家人应该最担心的孩子的安全。
乡下的海边像极了阿强梦里向往的自由。这次绑票事件就好像是暑假的一次旅行。阿强说他在潜水的时候看到了热带鱼,可是阿庆一家人告诉他,他们这边的海里是没有热带鱼的,只有垦丁那边的海里才有,最后阿娟送给阿强一条热带鱼,还有一封信,了解了阿娟的经历后阿强会倍受鼓励的继续努力生活,因为阿娟说人生的路很长,光有梦想是走不动的,除了梦想,我们还应该懂得坚持和忍耐。
我们的小时候都拥有一只热带鱼,只是长大后,它就不见了。片尾有一条巨大的热带鱼游弋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丛林里,甚是梦幻,当字幕打出来的时候,我的眼眶是有点温润的,【献给所有做白日梦的人。 】因为我也是个爱做白日梦的人,而且会继续揣着梦想前进!
2 ) 白日梦
片尾字幕:献给所有有梦想爱白日做梦的人。
2002年,台湾联考取消,这部拍摄于1995年的电影,关于台湾联考,也已然成了追忆。
在台湾,光怪陆离的社会众生态,似乎每一个小孩子写信给广播电台里播放的自己的白日梦反而显得真实可信,淳朴异常;看看现实社会,警察,记者,电视台,路人,绑匪,渔民,无一不是奇怪和荒谬的存在着……
片尾的真实故事让人唏嘘,但是多数人还是以皆大欢喜收场。
其实这种好人一起上天堂的愿景,呵呵,终究,是梦,白日梦。
另,09年8月5日文英阿姨(本名龚黄锦)因肺腺癌引发败血症病逝台大医院文英,她凭此片《热带鱼》获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无言的山丘》她也是出色之极。
此片是导演陈玉勋处女作,获瑞士卢卡诺影展蓝豹奖、法国蒙贝利耶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猫奖,及金马奖最佳剧本。
3 ) 《热带鱼》:荒诞的草根表达风格
这已经是1995年的片子了,导演陈玉勋的处女作,而现在看起来也没有很明显的时代差。陈玉勋有着新奇的想象力,从《10+10》中他导演的《海马洗头》就可见一斑。而从《热带鱼》,《爱情来了》两部剧情长片之后,他便离开电影转而拍广告去了。2013年回归之作《总铺师》以轻松搞笑的情节和浓浓的生活味也在台湾收获了不匪的票房。而陈玉勋应该现在台湾导演中将台湾味,草根性与喜剧感结合得最到位的一位导演。
总体说来,《热带鱼》是一部轻松诙谐,又带着清新元素,间杂讽刺现实的作品。大致讲述了一个国中生阿强是一个爱做梦的少年,在重要的联考前十几天意外卷入了一起绑架案中,而其中的一名绑匪又意外身亡,剩下一名笨拙的绑匪不知所措,便把两位少年带入嘉义的家中与家人商量,结果家人也都是单纯有些粗俗的村民,闹了很多笑话之后阿强被解救,却没有指正绑匪,故事说献给所有爱做白日梦的人。其实,在电影里“热带鱼”就是“梦”的代名词,但故事的意涵也不仅仅是“梦”这个主题了,在这出闹剧中,“梦”的主题描绘被加强,同时对现实的批判有了更深入的刻画。
“梦”这个元素很很多电影都在表达的主题,《热带鱼》中的“梦”主要是阿强的“白日梦”,导演一开始片通过电台广播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美妙朦胧的“梦”的面纱,接着以爱做梦的国中生阿强带入具体的“梦”的主题。与一般青春片里描绘青春期的性与暴力不同,影片没有终点刻画爱情和叛逆,而是将重心放在了这个孩子的“梦”上。他对于大海的梦,对于热带鱼的梦,幻想自己是人鱼超人,对于未来毫无担忧,沉浸在自己营造的梦幻世界中。而影片最突出的地方在于阿娟这个人物的对照或说对应,她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放弃联考,在外打工又被自己喜欢的男生强暴,终日郁郁寡欢。她明白阿强的“热带鱼”,因为他们都是做白日梦的少年。两人在片中没有任何一组对白,代替的是最后阿娟的信“人生的路很长,光有梦想是走不动的,应该好好珍惜你现在所有的一切,好好加油!”通过两个人物的对应,将“梦”这个主题更普遍化,也更深入,更能牵动观众的情感。影片结尾甚至以一种奇幻的方式:将热带鱼带入城市,一条热带鱼在大厦林立的城市中游来游去。导演以这样的方式在电影里完成了我们的白日梦,使得观众的情感诉求有了表达空间。
在对于现实的讽刺或说批判上,主要借助学校和电视台对于联考这个事情的反应。老师的严厉体罚和凶悍,记者的炒作都指向了联考这个事件。教育和媒体,也成为了影片写实的对象。而与”梦”的主题结合起来,少年的欢乐和梦想与社会的考试制度的压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这个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在1995年的台湾,仍然是一个很热门的社会话题。此外,城乡的差距,乡下人去城市打工,城市家庭的问题(通过小胖来表现)等等也在透露“现代化”这个大命题,这也是导演们始终都在关注的命题。
这些主题正是通过这样一个略微复杂的绑架故事而被带出来的。故事结构有些复杂,而板块之间的衔接显得有些松散,不过节奏明快,几乎没有冗长或不相关的情节,故事的整体性没有被破坏,观众看完也是一气呵成之感。而且,在嘉义这个县城里面发生故事插入得很恰当,编写得也很精彩,使得主题(不管是“梦”还是现实讽刺)都得到了延伸,故事变得丰富,意涵更加立体。
在风格上,虽然是写实的题材,但是陈玉勋导演将之幽默化,喜剧化。绑匪和孩子们一起吃包子、冰淇淋,一起撒尿的情节颇为有趣,一家人的电话勒索也搞笑无比。将梦想和写实的主题套上这种草根乡土的外套,在当时应该是很新鲜的。这样处理方式,不仅使得人物生动真实,还形塑了风格的轻松明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台湾电影严肃沉重的写实风格下,影片荒诞式的草根表现开启了电影表达的另一个面向。绑匪的笨拙出于他的本性善良,乡下阿婆急躁的脾气,光着膀子赌博的年轻人,失忆的老年人,他们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戏剧性,带着生活味,有时候还感动人的荒诞的“绑匪组”。这不就是台湾的草根味么!而数年后宁浩的《疯狂的石头》也在其中可见端倪。
《热带鱼》虽然是导演的处女作,但是影片故事精彩,内涵丰富,层次分明又不缺真实感和乡土味。并且在少年梦想与现实批判的主题下,建立了明快轻松,诙谐幽默的风格。这种荒诞式的草根表达风格在当时沉重写实的台湾电影中,带来了清爽的一笔。
4 ) 超级无敌可爱有趣
哈哈,这部电影实在太可爱太有趣了!除了两个小男孩之外,绑匪一家更是生动可爱。你见过这样的绑匪吗?阿庆绑了两个男孩之后,对他们关爱有加,吃东西都是和他们分着吃,买个冰棍自己舍不得吃,都给孩子们吃;把孩子带回乡下老家之后,让孩子们睡在床上,让弟弟睡在潮湿的地上;为了让阿强好好读书,热心地给他买书,还跑到老师那里给阿强解答疑难;最终干脆放弃了索要赎金,拼命把阿强送到岸上让他可以参加联考,有个美好的前途。阿庆实在是太善良太可爱了!还有面冷心热的阿姨、脑子糊涂老是打岔的阿婆、挺着大肚子还跳竹筒舞的嫂子,还有陪孩子们在海滩堆大便沙雕(那堆大便真的好壮观)的阿雄等等,好玩死了。对孩子们来说,这段经历不像被绑架,反倒更像一个快乐刺激的假期。
影片又没有一味地天真童趣,还有对现实的指涉。比如对台湾喧闹夸张光怪陆离的媒体的讽刺,对联考制度的批判等等,但这些都是通过一种温和的形式来进行的,没有影响影片的整体气质。现实的沉重则主要是通过阿娟这个角色体现了出来。贫困失学后去打工,又遇人不淑被人强暴,曾经爱做梦爱幻想的阿娟被生活残酷地褪去了天真,让她来点醒阿强同时也告诉观众这句话再合适不过了:生活的路很长,只靠梦想不可能走得太远。除了梦想,我们还应该懂得坚持和忍耐。
说句题外话。好几年前就买到了这个片子的日本版dvd,日文字幕不可隐,中文字幕不准确(里面有不少闽南话),就苦等台湾三区。等了将近一年,也没有碟商做。上周终于下定决心从台湾邮购正版,今天拿到碟子,重温了一遍,爽!
5 ) 两个小角度。
男孩想要递给心怡的女生情书,可他不知道结果是怎样。所以在两人同一画面,男孩将要递给她的时候,一辆车呼啸而过。过后,我们不知道男孩是否有递出去,就像男孩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这一刻,观众和男孩的不安好奇所反应的紧张感是一种源始的交汇,永恒轮回在此显现出来。一种源始的意志,就这样在每个人身上走过,有时候甚至会是交汇的就像这里一样。
记者采访两个警察,“学长”警察说 一切听上级指示。刚出警校的警察,虽然说话会被学长打断,但是凭着初出茅庐的天真仍然在稚嫩的回答着,是认真的理想的但注定有一天他也会成为旁边的学长,戴着墨镜的说出一切听上级指示,因为在这个时代,等待不顺从的是要么死掉要么疯掉。
6 ) 白日梦?不一定是坏事。
让时光变慢,让太过匆匆的人生倒流回那个粘稠的1996年,让不再年轻的我们重新体会白日梦的澎湃与冲动,让电影中那场离奇无比的绑架案又一次把我们感动得一塌涂地。
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1996联考来临的宝岛台湾,国中生刘志强对热带鱼抱有极大的狂热,甚至,满脸稚气的他在模拟考的作文<我的梦想>里写道:“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到绿岛去看热带鱼”。鱼,鱼,鱼,就像片尾飘过台北市的那只巨大的五彩热带鱼一般,这样的遐想对于大人来说甚至不能称之为梦想,它荒谬可笑,是活脱脱的白日梦,是现实的对立面,更是闭塞的真空.当幻想破灭,当热带鱼的鲜亮色彩深深灼伤无数双渴望天马行空不顾一切地沉溺在白日梦中的双眼之后,孩子要过一种成人的生活:面对考试压力,遭受父母老师的责备,并放弃那些脆弱得不堪一击的梦想,擦干眼泪,学会那所谓的坚强和勇敢。
后来,电视上播报的一场绑架案让试图去解救被绑小孩王道南的刘志强也遭遇绑票。那个叫阿庆的来台北混不到饭吃的乡下绑匪在合伙人车祸死亡的状况下无奈将两个小孩带回嘉义县东石乡的老家。一路上,他们在一辆破旧脏兮兮的货车上轮流舔一只冰淇淋的温馨场景甚至让旁观者差点忘记这1个男人,两个小孩之间看似冰冷残酷充满对立的关系.而这,是另一场白日梦的序幕。
来到嘉义县东石乡,当长镜头定格在那似乎随时都要被水湮没的房子,那夜市的巨蛇娘娘和地摊货,那讲着到地闽南语的台湾人黑黝黝脸庞时,身为闽南人的我竟有种想哭的冲动。生活的艰辛让渺小的人类主动放弃了做梦的权利,逢场作戏成了生存技能。令人感动的是,尽管口口不离300万,500万,阿庆一家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两个无辜小孩。按照常理,绑架案是一个局,绝非你情我愿的家家酒。
但,《热带鱼》里,身为绑匪的阿庆一家对两个小孩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他们为了让要参加联考的阿强不荒废学业,借来买来他们根本看不懂的参考书。原来这是一群不懂绑票规则的绑匪,这是一群不停做着白日梦的孩子!
终于,联考前的一天,阿庆一家想要最后放手一搏.他们一拨人在家继续打勒索电话,一拨人带着王道南和刘志强坐着游艇到海中央躲避警察.不只是命运早有安排,还是鬼使神差,游艇无线系统崩溃,两拨人失去联系.接着,故事的高潮来临:阿庆决定不要这500万,带着救生圈,离开搁浅的游艇,送阿强去参加联考。这是白日梦的高潮。
我想,人都是懦弱的.长大以后,变得妥协,开始油嘴滑舌,不相信真正的情感,处处防备。《热带鱼》这部有些遥远的充斥黑色幽默的电影让人深思:一个爱做白日梦的人,是不是没出息?在我们的教育体制里,幻想的部分是缺失的,小孩不会也不敢去做白日梦。
故事的结尾,阿强坐上了通往考场的警车,他还是去参加了他不擅长的联考了。就像影片中连碧东饰演的阿庆姐夫说的:你是没读过书么?热带鱼要往南才有,在垦丁一带。”或许事实恰恰相反,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条叫做沙罗曼天王的热带鱼,那是我们的白日梦。而这,不是坏事。
热带鱼漂到了淡水区,汽水樽里放错了咖啡,不想读书的男孩被送了教辅书,教辅书的主人在工厂被lj。到处都是错位,黑色幽默。现在的台湾电影都很少有这样的片子了。
4.3 台灣的純樸,在這片裡看到了好多。是有點笨又有點好笑的純樸。這要比現在拍的台灣電影要好的多!!想不到林正盛的演技這么好,屋子裡灌了水一家人吃飯也是極美的鏡頭!!謝謝ICE~
需要忍住前半小时闷场,才能体会妙处。真实残酷,黑色,郎祖筠的电视台主持每次出场都很爆笑,林正盛的绑匪很亲切,几处音乐段落也不错。
这个时候的台湾电影真有性格真好看,陈玉勋看到的是大事儿,有大人的眼界和小孩的天真,完全不是现在的无病呻吟文艺腔,这里那个主播的造型设计太有意思了,还记得看过的那个飞侠阿达,越想越喜欢,怎么有这么对味儿的电影呢??
导演陈玉勋把该片献给“所有做白日梦的人”,这是多么可爱的献词。不要嘲笑做白日梦的人,也许他们童心未泯,也许他们心存善意,而且,他们的白日梦,也许给你带来欢乐。这是一部欢乐的电影,台湾特色的无厘头,同时释放了美好的白日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许多演员来自幕后高手。
阿娟知道了残酷社会的真相:只有梦想是走不下去的,但是却没有走的更好;阿强整天沉寂在白日梦里,却离奇的受到大家的鼓励帮助,全片讲的就是 只有梦想是走得下去的,电影里的现实社会又是如此荒诞,表达了爱做白日梦的人的无奈
一个深夜,pearl台让我彻底迷恋上这个小岛
那时候台湾很多这种有些荒诞又有些黑色幽默的电影,真是有意思啊,如今除了文艺腔,基本不剩什么了,可惜。原来林正盛演戏这么有趣,忽视了
海角七号遇上菊次郎之夏,再+20个笑点,和一个白日梦。
那个时代,好人坏人都很可爱。哪像现在,人既不好也不坏,又不可爱。
乡土味,被水浸泡的房子。
黑色幽默下是最深的无奈和讽刺,全世界都在维护那个爱做白日梦成绩差的男孩的联考梦,然而还有一个叫阿娟的女孩直接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两相对比更显得残酷,还有恰到好处的讽刺和暖人心房的温馨平衡得刚刚好。
巨蛇娘娘,如花赵哥,乌龙绑票团,水漫海角人家,沙堆一坨便便,美丽岛白日梦,热带鱼游过台北上空
一種溫吞的影像風格,偶爾喧鬧、偶爾嘻笑、偶爾卻又憂鬱了起來。不再像小時候看到的那麼好笑了,其實全片是使人覺得沈重的。雖然講的是一個光怪陸離至極的故事,但是卻不會讓人不解,那種鄉土味正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病灶。
我完全无意贬低其它电影,但本片确实让我想到了《菊次郎的夏天》(一部很好的作品)并得出它全方位好于后者的结论,是的,全方位,包括配乐。
哎 看着好心酸 为什么阿强的联考梦让那么多人牵挂 可那个叫阿娟的女孩子呢 真是讽刺啊 电影很本土化
广州“太平洋的风”影展,继续蹭了一姐的票。意料之外的惊喜收获,从一开场便嗅到这绝对是我喜爱的类型!刘志强的奇妙漂流,淡淡日式风味。与其说是像《菊次郎的夏天》,倒不如说像《我们是小僵尸》,充满花季少年天马行空,奇异瑰艳的幻梦。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以童话展现,配乐灵魂与台湾本土风情俱全,笑点如连珠炮发射,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拍手叫绝。那游弋于天上的绿岛热带鱼,仿佛是“游”出生天的刘志强本人。小男主林嘉宏也太他妈帅了吧!!!!!大有少年张震之感?感叹当年两岸的学业和考试性质及情形竟如此惊人地相似。
流露着菊次郎夏天的气质,侧面暗讽其时的台湾社会风气(媒体和联考),孩子成长的无奈,纯真的梦想与荒诞的现实,好像在进行一场进入成人社会前的模拟测试。浑然无邪的气息,孩子们和让人恨不起来的绑匪,挥舞着天真,荒诞又温情,真是可爱呢。8.3
海角七号哪有这部好
可怜天下老师心,苦口婆心的说教,但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就是不懂啦。面临中考的孩子正是懵懂的年纪,告别童年的纯真和儿童的幻梦。阿庆绑架了两个孩子,只是他并不算个坏人,我们不知道有人还住在泡水的房子里,或者我们只是不愿去想。阿娟的经历令人心碎,珍惜你还能自由读书、还能做梦的年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