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每一部不曾起舞的印度片,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即使剧情里出现派对,也忍不住猜想只是为了歌舞添加的情节,呐,不过,我还没见过没有歌舞的印度片呢。弟弟有点像皮克,影片有多条线,哥哥和弟弟关于书的矛盾(弟弟回国前带的箱子),哥哥和弟弟与女孩的微妙关系,爸爸和妈妈的矛盾,爸爸和哥哥对弟弟的不信任。即使有这么多灰暗的伏笔,但只有镜头一交给爷爷和女孩就让人不自觉嘴角上扬,爱笑的人真是太美了。毒舌老人这个设定实在是太带感了~
果然,每个人之间隐藏的矛盾集体爆发在本该温馨的大合照时刻,就连一直快乐的爷爷也露出悲伤表情,夫妻矛盾,妈妈对哥哥的同性恋厌恶;哥哥和妈妈知道了爸爸的婚外情;弟弟愤怒于哥哥再次偷看他的故事;弟弟失望于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哥哥则对妈妈无形中破坏了兄弟间的和睦感到无助。
啊,似乎只有用烂俗的车祸来夺走爸爸的生命才能让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成员再回到这个称之为家的地方。
抱歉,由于是边看边记下感想,所以我刚刚对爸爸车祸表示不理解,理性来看,只有一个凌驾于所有人的之上的悲痛才能挽回这一切,最后十分钟几乎是哭着看完的,还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呢?所有人都对生活和解了,与家人和解了。最后,发自内心的笑容出现在每个人脸上——一如印在纸板上的爸爸。
“人人都想要美满的结局……”
“你的故事呢?”
“它很真实,真实生活不一定有好结局”
“所以我们才从故事里寻求,不是吗?”
2 ) 路途即将改变
卡普尔家族的爷爷一直希望能有一张全家福,这个愿望看似简单,却难以实现,在卡普尔爷爷即将迎来的90岁大寿,两个从国外归来的孙子拉胡尔和阿琼希望趁此机会圆了爷爷的愿望,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孩蒂娅不经意的闯入了两兄弟的感情世界,三个人的关系犹如平静的湖水突然间惊起阵阵涟漪,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背叛,出卖,还有不能说的秘密,让卡普尔大家族面临分崩离析的巨大危机.......
《卡普尔和儿子们》讲述了一个犯错与原谅的故事。
对外人展露自己所有美好的品质。
却把最烂的那一面留给自己的家人。
有时候。
亲人的错误比外人更难让我们原谅。
卡普尔爷爷是一个老顽童。
即将迎来自己的90岁生日。
他最爱的事情就是装死。
家人也从一开始的惊慌到随后的麻木
这一天。
爷爷又晕倒了。
家人们以为只是一个玩笑。
没想到,这一次爷爷是真的晕倒了。
爷爷因心脏病住院。
他的儿子和儿媳在慌忙中叫两个儿子回国。
大儿子定居伦敦。
是个成功的作家。
小儿子住在美国。
在酒吧兼职,一直努力的想要成为一个作家。
两人的成就不同。
造成了父母态度的差异。
回到家。
哥哥的房间一尘不染。
抽屉里还放着他最喜爱的香烟。
弟弟的房间则堆满了杂物。
这种差别,让弟弟心生不满。
在医院。
爷爷说出了自己的愿望。
希望有一张全家福。
看似简单的愿望。
实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表面看起来和谐的一家人。
实则暗潮涌动。
父母一言不合就吵架。
妈妈一直想开餐厅。
爸爸则极力反对。
妈妈一直以为爸爸有外遇。
弟弟觉得哥哥的畅销小说抄袭了他的创意。
心中一直有间隙。
家庭中几个角色分别展现着几种不同的困境:小儿子面临着工作和事业的逆境,他一直想成为作家,但始终不得志,自己曾经构思的小说却被哥哥捷足先登,出于兄弟情谊,他一直没有说破这些;而他的哥哥是个畅销书作家,也是家中的宠儿,但最后却被母亲撞破他是gay的真相;父亲半生努力,维系家庭,但一直没有割断一段婚外情;母亲看似为家庭操劳奉献一生,但最终才知道,是她把小儿子的小说构思透露给自己的长子,只是因为偏心。
而在此之外,爷爷的角色似乎更有意思,一切都因他而起,但最终,他却一直最超然事外,他更像一个观察者,一面镜子。他融入在这一群人之中,但却更像一个超然的俯视视角,在场却又离席地看待着一切变得混乱,继而又互相妥协,彼此谅解。如果说,这位老人面对着什么困境,那就是生死。这位顽皮又开朗的老人一次次演练着自己死去的样子,逗人开心,某种程度上说,也是让自己接受即将到来的终点。
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是混沌的,只有老人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在生活的迷障中摸索前行,老人却洞若观火。这电影用了一些巧妙的细节秘而不宣地映射着生活不完美的现实,老人心心念念的那张全家福,第一次,因为一次争吵,大家不欢而散,第二次,终于拍成,但是男主人只能用一张招贴画背板替代——他死于一场争吵后的车祸。
3 ) 兄弟俩爱上一个女人,但它一点都不狗血
和欧美电影的成熟,韩国电影的“黑色”,日系电影的平淡,国产电影的神奇相比,近几年的印度电影,似乎也已经慢慢形成了它独特的“印度”风格。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社会问题,又或者是家庭矛盾,几乎每一种题材,都会诞生了一些口碑相当不错的佳作。
《卡普尔和儿子们》便是其中之一。
根据海报“冷知识”可以知道,这是一部清新的,欢乐的,家庭伦理片。
和很多家庭伦理片一样,它也神奇地具备了很多狗血的元素:
主角家庭富裕,但父亲出轨、母亲偏袒优秀的孩子、帅气多金的兄弟俩爱上同一个女孩、哥哥剽窃了弟弟的小说作品,大打出手,车祸,相亲…….
只要能想到的八点档桥段,这部电影,还真差不多都有。
但是,你以为它真的狗血吗?
如果是这样,就不会获得IMBD7.8,豆瓣7.9的评分了。
故事要从一个老头诈死开始说起。
这个老头叫做卡普尔,年近九旬,患有心脏病,总是时不时来个突然袭击:趴在桌上露出舌头装死,以此来吓唬家人。影片开头就是这么一幕。观众是懵逼的,但卡普尔爷爷的儿子和儿媳妇,却已经习以为常。他们无视老人的装死,为了一些诸如“水龙头又漏水了”之类的家庭琐事,吵得不可开交。不曾想到,这一次老头的装死,却变成了真的。
爷爷心脏病发了,于是在国外打拼的两兄弟,接到消息后,赶忙打飞的回了家。
回到印度的兄弟俩,邂逅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蒂娅,三个人的关系变得扑朔迷离,而与此同时,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背叛,出卖,以及一个个不能说的秘密,都让卡普尔这个看似平和的家族,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机………
家庭矛盾,是所有人都逃不开的一个问题;血脉亲情,也是所有人都割舍不下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中,家庭里会出现的关系和矛盾,它基本都涉及到了。
妻子怀疑丈夫出轨,丈夫不满妻子的多疑,小儿子对父母亲常年的偏袒哥哥感到失望,大儿子藏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兄弟俩阴差阳错遇见同一个女孩…..夫妻、亲子、父子、母子、兄弟、爱情…….种种关系都藏在水面之下,大家为了让爷爷过一个圆满的生日,全都心照不宣。
整部电影中,最鲜活的人物,就是片头那个爱诈死的老头了。
躲在房间里抽烟,敷面膜;
自恋地说护士要看他裸体;
拿孙子的ipad看色情片;
爱吹牛,爱撩妹,爱讲荤段子,行走的家庭黏合剂。
不说教,不指责,也不去偏袒谁。
看似顽劣,却活得最为通透。
然而,所有的矛盾,随着故事的进展和剧情的不断发酵,终于还是全面爆发了。
前一天晚上,一大家子弹琴,唱歌,跳舞,喝酒,互相开玩笑,回忆美好往事,暂时搁置了许多矛盾, 一派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景象。
到了第二天,所有的背叛,谎言,难以启齿的秘密,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赤裸裸地呈现在阳光之下。
原来,丈夫真的和单位女同事出轨了,并长达一年;大儿子拉胡尔在回家的路上,偶然发现了父亲的车子,然后发现了他一直深信着的父亲,居然是这样不堪的人;母亲在用儿子电脑时,发现了自己引以为豪的完美儿子拉胡尔,居然是个同性恋,母子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而拉胡尔在一气之下,把父亲婚外情的事情也告诉了母亲;小儿子阿俊喜欢的女孩蒂娅跟他坦白,她曾亲过他的哥哥,怒不可遏的阿俊回到家中殴打拉胡尔,并把拉胡尔剽窃他作品的陈年往事也一并拉出来,却被母亲告知,当年是她把他的作品偷偷拿给他的哥哥的…….
于是,父子吵完母子吵,母子吵完兄弟吵,兄弟吵完夫妻吵….所有人都崩溃了。
整个家庭乱成一团,天降大雨,全家福也泡汤了。
看到这里,已经足以让人揪心,可接下来的剧情,虽然有些狗血,但却也合情合理,并且把影片的立意,陡然拔高。
丈夫在开车时接到了 妻子的电话,他急于修复夫妻关系,没在意路况,一辆大卡车从侧面直直撞过来。
砰。
所有的争吵声,此刻全部停歇。
世界一片死寂。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是吵得让人头疼,那么后半段则是静得让人心疼。
自从父亲离世后,妻子终日以泪洗脸,每天晚上都摸着丈夫的衣物,悔恨不已。
兄弟俩落寞地回到了国外,而那个欢乐的老顽童老头,白发人送黑发人,也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活力,对着空气默默流泪。
四个月后,母亲的餐厅顺利开张,阿俊的新书终于得以出版,日子似乎慢慢变得顺利起来,但那个大雨磅礴的夜晚留在这一家子人心中的伤痛,却迟迟未消。
这时,兄弟俩都收到了爷爷的一个视频。视频中的爷爷,笑容变淡了,他语重心长地说:每个人都会犯错,只是我们永远不能放弃家庭。甚至求兄弟俩回家看看。
再一次因为爷爷回到印度的兄弟俩,相顾无言,而母子相见,也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有一个深情的拥抱。
千错万错,都瞬间化解在拥抱里。
母亲战战兢兢地问拉胡尔:你的…..朋友,还好吗?拉胡尔愣了,我哭了。
没有人知道,一个思想保守的母亲,要接受自己的儿子异于常人,需要多大的勇气。虽然她曾在暴怒时说过,断绝母子关系,但再盛怒的语言,终究抵不过血浓于水的感情。
阿俊抱得美人归,一家人也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拍了全家福。
这一次,他们脸上的笑容,历经沧桑,却依旧阳光真实。
故事以圆满的结局收场。
而在我看来,影片最出色的,就是结尾部分对家人和解部分的处理。
它没有合理化人物犯下的错误,没有洗白人物,也没有因为父亲的死,就原谅一切过往,然后假装和解;因为错了就是错了,每个人都会犯错,亲人也不例外。
它也没有给这些错误一次修正的机会。因为很多错误本身就无可挽回,唯一跨越错误的方法,不是修正,而是原谅,用时间。
它更没有用大段大段的煽情对白,去描述过往的生活有多么美好,去重塑人物心里对亲人的爱。因为爱一直深藏在心底,哪怕偶尔被恨蒙蔽了双眼,但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把它拾起。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亲情的定义不仅仅是简单的爱与被爱,还包括原谅与被原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家庭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哪怕矛盾不断,纷争不断,整日撕逼,但最终还是会相互慰藉,相互扶持着,走出困境。
如果你因为亲人的错,就选择仇恨,而忽略亲情,那么总有一天,你将会失去它。
别等到了失去了,才来后悔。
4 ) 失去也许才是最宝贵的东西吧
我的爱人,请再稍作停留,四季尚未更迭;
我的爱人,请在稍作停留,我们还能再走一段。。。
对于印度的唱歌跳舞电影,我是拒绝的,虽然很欢脱,但是实在太像加长版MV。虽然《卡普尔家的儿子们》也有一言不合就跳舞的老梗,但是也包含了每个家庭的一点缩影。时不时装死的爷爷,整天工作的爸爸,希望开餐馆的妈妈和生来作对的两兄弟。也许你已经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但是知道失去的时候,才会知道这样的生活是多么宝贵。就像Tina参加聚会的心情一样,即使是鸡飞狗跳,也是一家人在一起让人羡慕的样子。可惜很多事情,失去了才知道宝贵。
从爷爷的一次又一次练习“死亡”和爸妈的懒散日常开始,就开始了家庭琐碎的画风。因为爷爷拍全家福愿望而聚到一起的全家人,没有因为时间的跨度而紧紧联系,反而因为距离的消失而让潜在的裂痕浮出水面。爸爸的出轨,妈妈的偏心,弟弟的一事无成和哥哥的永远不能被人知道的秘密。在这个房间里,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无罪的。如果有的话,那就一定是爷爷。
爷爷面临着最大的问题——死亡。时间的流失,战友们都离开了世间,儿孙们都逐渐长大但是都一个个离开了身边。失去了精力和体力的老人一样有精神的需要,不仅仅是夕阳西下逛逛公园这么简单。一次又一次练习“死亡”,一半是为了安慰自己,因为这一天迟早会来,一半是为了安慰子女,因为这一天总会来到。正如爷爷所说,“人和番茄都一样,死了就是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爷爷的愿望很简单——拍一张高高兴兴的全家福,挂在墙上,写着“卡普尔和他的儿子们”,而不是为了等到无法完成这样最简单的愿望而遗憾的时候而叹息。只有超脱生死的人才知道彼此之间最重要的是包容,彼此之间的爱意和亲情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一切的完结,争吵和纠纷都在不断持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的就是对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为家庭承受了不能承受的痛苦。也许这些也是你正在忍受的,或者曾经忍受的,被认为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的东西。但是,即使如此,在失去了这一切的Tina看来,也是如此美好。在她13岁生日的时候,父母为了照顾叔叔而外出。在她和父母的最后一通电话里,她做了最后一次向父母抱怨的小女孩。意外,总是比觉醒来得早一天。如果能够重来,也许可以说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说一句“我爱你,我很想你,我希望在家里见到你”。但是,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失去的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从来没有例外。
所有的矛盾都爆发之后,所有人都看到了真实的彼此。伤害人的从来不是谎言,而是残忍的真相。第一个发言的还是爷爷,那个失去了全家福,失去了儿子的老人。当看到老人苦苦哀求儿孙们回来的时候,真的感觉心在滴血:
“我想求一点我没有的东西,就一点...时间就好。
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们,但是我们不能抛弃家人。
权当是我这个老头的要求,一次,一次就好,回来吧。
也许之后你们就再也不需要了。”
失去的永远是最宝贵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改变,但是也许我们可以比意外早一天明白这个道理。提前给家人一个拥抱,趁着还没有模糊双眼的时候好好看看最喜欢的人,表达出对这个世界的全部爱意,别让下一次成为永远不再。
5 ) 爸爸出轨,哥哥弟弟爱上了同一个女人,但是这部电影万万不止有狗血
如同几年前,我们惊叹于韩国电影制作水准突飞猛进一样,这两年,随着《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三傻大闹宝莱坞》等一系列印度影片的深入人心,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电影其实远非歌舞就能够概括的。它的题材、编剧以及自由表达程度,都远远超出了国人的想象,就包括上周,瓢姐推送的影片《巴霍巴利王:前传》,脑洞开得都没sei了。
《卡普尔家的儿子们》的剧情一开始是圈黑粉无数,只要你想得到的八点档桥段,这里面都有。
兄弟二人同时爱上一个女孩,大打出手
女主一开始迷恋帅气多金的哥哥,
又转跳一穷二白的弟弟
做老子的一把年纪,还玩出轨
哥哥剽窃了弟弟的作品,偷换了人生
车祸、相亲......
总之,这么一听,你以为你看得不是一部印度神剧,而是一部陪着老妈,磕着瓜子,看得欧巴肥皂剧。
但是,就在瓢姐这临门一脚即将洗洗碎觉的节奏中,音乐制片方的名字,突然引起了瓢姐的兴趣,也好在因此,没有错过这部就算你清楚所有的套路,但还是会目不转睛,不按快进看完的影片。
说回到音乐制片方,一直以来,为什么那么多小伙伴并不看好印度影片,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文化差异,导致我们看不懂印度片中夸张的表演,莫名穿插的大段无厘头喜感的歌舞。
这次由Sony Music(索尼音乐)制作的电影原声,不仅将印度电影歌舞的传统一以贯之,更是代入了好莱坞的时尚感,现代感,让人一点都不会觉得唐突和不适应。
影片的第二大卖点,作为家庭粘合剂的老顽童效应。
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近两年来,国产商业片中,主打老爷子卖腐的片子也不在少数,但是看看诸如此类扑街的评分,瓢姐也不得不为洪金宝老爷子的晚节掬一把泪。
说道剧中的老爷子,一出戏就来了个假死的表情包,跟个提线木偶似得活灵活现。
作为大家长,看似顽劣的性子,却活的最通透,不说教,不指责,也不去偏袒谁。
在房间里偷偷藏大麻烟,敷面膜;
自恋到,不让护士偷看他裸体;
拿孙子的iPad看色情片;
吹着牛,撩着妹,讲着黄段子,意气风发,欢乐地调动着家庭的氛围。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老人,在家庭历经“浩劫”后,默默地成为了最坚实的后背,他也有不为人知的孤独,他也渴望着陪伴。是他,在经年之后,又把一家人坚定地拉到了一起。
宝莱坞最令人叹服的地方就在于,那些人那些事总能让你在生活中找到原型,让你感觉不到这是在旁观一部影片,你会觉得这就是活在生命本身之流里。
说了音效舞曲,说了特写的人物,瓢姐再来给你扒一扒剧情上的出彩之处。
作为一个在格莱美、奥斯卡,“西天取经”过得宝莱坞知名导演,Shakun Batra,如何在俗套的剧情中立flag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首先对于兄弟夺爱大战,哥哥犹犹豫豫一出口
“其實我在倫敦根本沒有女朋友, 也不會有任何女朋友, 我的人生就是一個謊言...”
老司机就开始进行无数的艺术创造了,以至于最后哥哥袒露自己为同性恋的事实时,竟成为了一个相爱相杀的HE。
当然,哥哥声泪俱下的悲痛“母亲,我伤害了你,我向你隐瞒了这么多年,我可以为这些向你道歉。但我如何为成为一个真实的我而向您道歉呢?”
无论如何,也让人恨不起来,所以说,长得帅招桃花,怪我咯?
影片中,对于冲突集中爆发前一晚的欢乐,节奏也把控的十分微妙。
一大家子,暂时放下了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搁置了背叛、怀疑,互相开着玩笑,弹琴,唱歌,跳舞,喝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让人不自觉的会觉得,在座的每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幸福。
然而,第二天,媲美“梅姨”出演的经典佳作《八月:奥色治郡》,影片中一系列,家庭陈年秘密的曝光,一场经典的家庭“抓马”大秀,在啼笑皆非,又无比残忍中正式拉开大幕。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印度的片子,还依旧保留着一股子朴实的味道,让人在一些小细节中就被深深触动,很感人,家庭味道也很足。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对于家庭,我们最终学会的是宽容,是爱......
6 ) 离开前,想再说一遍爱你
Kapoor and sons since 1921是电影的标题,也是电影里面老爷爷希望全家福上写的介绍。
故事围绕着卡普尔一家展开,零零碎碎的台词,吵吵闹闹的人物,是每一个家庭的缩影。在看似和睦的家庭里面掩藏着大大小小的秘密,这些秘密在拍全家福的当天爆发,每一个家庭成员陷入混乱,最终导致父亲出车祸去世。生活似乎在慢慢恢复平静,每一个人将痛苦隐藏在深处,直到爷爷将他们召集在一起,共同完成全家福的拍摄,人们相互和解,互相原谅。故事结束,我在出现的黑幕上再一次看到了自己痛哭的丑样子。是的,很没出息的我,又被感动到流泪。
这是一部每个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电影,我在剧中被母亲忽视的弟弟身上找到了自己,在被母亲的完美儿子压得喘不上气来的哥哥身上找到了自己,也在每一个没有和自己的亲人好好告别而遗憾的人身上找到自己。对于家庭,我们总是存在太多的不满,然而这一切在失去亲人的痛苦面前,不值一提。
电影中,要说经历痛苦最多的人,应该是爷爷,他年轻时参与战争,眼见自己战友死在自己面前,老年失去了自己的老伴,在人生垂暮之年又痛失自己的儿子。然而他却是全片最可爱最乐观的人,他的心中写满了悲痛,却更加学会了珍惜。他知道,与其生活在痛苦、仇恨之中,不如学会乐观,学会珍惜现在,带给身边人快乐。
我人生度过了28年,对很多事情无法释怀,有时候无法理解自己的真心被别人否认,有时候痛恨所有曾辜负过我的人,有时候无法走出痛失亲人的难过之中。然而时过境迁,夜深人静之时,我常常后悔自己当时无法原谅他们,后悔自己的不告而别,我几乎无法克制的记起曾经的美好时光。然而我知道,回不去了。原谅,是与他人和解,更是与自己和解。当我随着年纪的增长,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宝贵时,我不愿匆忙说再见,也不再愿意狠心说不见。
所以,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的家人们,我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一切都好。祝福。
7 ) 女人,为什么被怨气塞满?(有剧透)
这部电影在表现家庭里面怨气上面简直淋漓尽致,每一场吵架能让人有情绪上的代入感,焦躁、愤怒混合上深深的不耐烦。每次似乎都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但怒火针对的却是两个人之间的长期摩擦却疲于维护的关系。
我们是家人,但我们积怨颇深!
很情绪化的讲,我觉得这一切怨气的根源就在女主人身上。
她埋怨丈夫在经济上的失败,她埋怨公公的孩子气,她埋怨大儿子对自己的隐瞒,她埋怨小儿子的难以管教。
她如此充满怨气,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并没有得到正比。基于自己的付出,她对这一家的男人控制欲极强,而由于这种控制,每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符合她的标准。
我真的,真的,很讨厌这样的女人。阴暗地讲,当“儿子是gay”和“丈夫出轨”的真相同时摆在她面前,让她简直崩溃的时候,我非常痛快。
女人,别再粉饰太平了!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失败?
但是,卡普家的女主人最大的失败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幸福家庭的破碎,而是她深深为世俗所困。
世俗约束她成为一个辛勤的家庭主妇,同时允诺她可以有一个体面的生活、爱她的丈夫以及有出息的孩子。
让她不平衡的是,她如此努力地扮演一个好妻子,好角色,不辞勤劳地操持家务,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获得她认为本应该获得的一切。她的怨气就在日常生活中越积越多,直到最后扩散的家里每个人都深感恐慌。
她的身份如此的矛盾,既是全家的仆人,又是主人讨好的对象。她和全家的对话要不低到尘埃,要不然就昂首扩胸,从来没有平等交流的机会。在如此境况之下,失衡是必然的结局。
女人是坚忍的动物,她经受的住长期的折磨,她的精神不会轻易崩溃。
于是在丈夫去世后,她依然默默地、装作无事地生活。但不管之前还是之后,她从来没都找到一个叫“我”的东西。
之所以感触这么深刻,是因为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只要你们都好好的,妈妈我再辛苦也愿意。”
小时候听到的时候是感动、愧疚和不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再次听到这句话却感到悲哀和无力。
我很想跟妈妈说,同为女人,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做附属品。这样生活只能是在牺牲自己的同时也变成了别人的负担,缠绕的整个家庭都无法自由呼吸和恣意生长。
但她听不懂……
8 ) 越亲近,越互相伤害
谁也逃不掉家庭矛盾,谁也割舍不下血脉情。这部片子涉及到很多层家庭关系,夫妻,祖孙,父子,母子,兄弟。有时我们以为自己是最了解亲人的人,后来发现我们其实是伤害他们最深的人。
这么好的片子,又差点被译名给埋没了。
父母在对待两个孩子的问题上,完全失衡。他们偏爱“完美儿子”拉胡尔,甚至比拉胡尔自己都更在意他的美好形象。所以妈妈为了让他渡过难关,不惜把另一个儿子阿琼的故事偷来给他,而这件事让阿琼对他一直耿耿于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阿琼刚回家就发现自己的房间被妈妈霸占了,原本自己东西都被扔在一边,相比之下,拉胡尔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都完好无损地放在原位。他的行李被航空公司弄丢,爸爸说“是你自己弄丢的吧”。饭桌上,爸爸一直跟拉胡尔聊着工作计划,书的进展,他只好看自己的手机,结果又被指责“从进家门就一直在玩手机”。他又说起自己辞职专心写书,爸爸马上质问为什么不先跟家里人商量,说他“每个月都在换工作”,语气都是责备与不满。
于是,一直活在拉胡尔阴影下的阿琼,多希望有朝一日能证明自己的实力,让父母为自己骄傲。可他一直失意,踌躇不得志,有才华却无处施展。阿琼也确实是倒霉蛋,好不容易回趟家,遇到了一个心仪的女生,结果她一开始喜欢的又是拉胡尔(虽然拉胡尔根本无心撩她)。
拉胡尔的同志身份在最后揭露,来看一些梗是怎么埋的。前面闲聊时他对妈妈说,“你应该来伦敦,如果你不来的话,怎么知道我过得怎么样呢?我住的地方,还有更重要的,我和谁住一起。”在爷爷生日Party上,妈妈特地给他介绍一位房地产千金,别人跟他热情聊天,结果他回的几句话能把人噎死。之后拉胡尔和阿琼躺床上谈心的时候,他想说出这件事,可惜那时阿琼已经睡着了。他好多次欲言又止,想告诉妈妈,想告诉阿琼,卸下伪装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一句题外话,在伦敦工作这个设置,真是有理有据有深意)
爷爷这个老顽童,一边闯祸,一边又活得比谁都通透。作为家长,他不说教,不指责,也不偏袒谁。他和孙子们平等相处的模式,在家庭教育里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对于没有地位的阿琼来说,也只有在爷爷身边才会感到自己被重视。儿子们两次回家都是因为他,一次是心脏病发作,一次是他的视频自白。他爱热闹,爱开玩笑,爱看色情电影,在房间里偷偷藏着大麻烟;他爱吹牛,爱说脏话,爱撩妹,意气风发。可是他孤独,需要陪伴,需希望有人来听他讲荤段子。其实他才是整个家庭的粘合剂。
整部片子偶尔也有节奏上的不适感,而且有的人物和情节也稍微有点多余(可能是为了制造笑料)。但是我还是很感激,最后呈现的不是一个“父亲车祸死里逃生,全家互相原谅,幸福地拍了全家福”的结局。毕竟,缺憾比较适合生活。
姨父姨妈回来的那个晚上,一大家子人相聚的那个场景,让一年没回去的我,突然有点想家。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开着玩笑,弹琴,唱歌,跳舞,喝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我并不觉得这是表象。的确,很多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背叛、怀疑,也都还存在,可是,此情此景,你是真心实意地爱在座的每一个人。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就觉得无比幸福。
生活就是这样。前天晚上还在欢聚,第二天就各种意外接连发生,爸爸出轨被拉胡尔发现,拉胡尔是同志被妈妈发现,妈妈终于说出私自把阿琼的故事给拉胡尔的实情,之后爸爸撞车……全家福最终也没拍。整部电影的情绪非常强烈,开心的时候的就一群人载歌载舞(毕竟印度电影),吵架的时候就各种歇斯底里。每个人一旦发现自己被欺骗,被伤害,就马上发怒,质问,责骂,又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和最近看的《完美陌生人》一样,也许正是人性共同点。越亲近,越互相伤害。有时候用“我都是为你好”作为理由,盲目地给一些对方不想要的东西。然而,伤害的途径有很多种,爱的名义却只有一个。用彼此舒服的方式来表达爱,是我们毕生都在学习的课题。
一点新的思考。两个儿子第二次回家,妈妈小心翼翼地问拉胡尔,“你的……朋友怎么样?”看得我好心疼。确实,父母们的古板,刻薄,偏见,不宽容,对于同志取向的不理解,让孩子既无奈,又受伤。可是,就算是这件事已经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她觉得是错的,是耻辱的,是大逆不道的,可她在撂过“断绝母子关系”这种狠话之后,还是会逼着自己去慢慢接受,并且,一如既往地爱和保护自己的孩子。有时候,也许父母们不是不愿意去了解孩子,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时间。
2016年7月24日02:37:29 伦敦
我吧,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一直不能理解家里有多于一个小孩的时候,爱要怎么分配。不能理解,爸爸妈妈在生第二个孩子之前,是怎么想的?能保证对两个小孩公平吗?能做到将爱均分为两份吗,不说从内心,即使只是外表看起来?哥哥演的不错,也可能是坏坏的角色比较好演吧
宝莱坞式喜剧,搞笑中不乏温情
宝莱坞中产阶级家庭喜剧。一家人始终是一家人,无论有矛盾还是分歧,都抵不过亲情的羁绊。“不要让死亡来提醒你亲情的珍贵”,感恩、宽容、理解,才是家庭相处之道。说实话这部电影是我看过最不像印度电影的印度电影,虽然也有歌舞场景,实际故事很西化。算是宝莱坞走向国际范儿的一种新的尝试吧。
很温暖,还不错的。
《卡普尔家的儿子们》情节诙谐又催泪,看过之后会让你对家庭,爱情,亲情和人生有新的感慨。【PS 两兄弟太帅,爷爷太可爱】
印度電影一直以情節取勝,相反我們的電影卻不重視故事情節,一味依靠特技和賣弄小聰明,不過花巧的作品,都只會是水月鏡花,真正的經典一定要有豐富的情節和故事結構的。本片當然未能算是經典,煽情和誇張在所難免,但情節豐富,製作認真,男女主角們又相當討好,值得一看!
如果去掉部分拖节奏的“蜜汁慢镜”和并不必要的歌舞把132钟的家庭drama压缩得更紧凑会更棒,原本起伏错落有致的冲突段被个别拖长了的段落稀释了紧绷的戏剧张力,让编排显得松散。好在温吞慢热的中前段蓄够了能量,让结尾处的分裂-团聚两幕重头戏爆发出了应有的情绪能量,配合动人的音乐让人无法不侧目
很感动的家庭剧情片
搞笑温情又感人的故事
一钵被豆瓣强刷成高分的印度鸡汤!故事做作人物脸谱化,尤其里面的准孙媳妇,见一个帅哥上一个,典型绿茶婊,就因为漂亮所以就可爱了?[哼]所谓最萌的爷爷也是强行卖萌,毒舌好色吸毒总之作死但就是死不了。最有意思的也就是想死的死不了,想活的死翘翘,其它了无新意。这拖沓的2小时~少不了鸡肋歌舞
宝莱坞的家庭片总是很戳心,搞笑之余温情满满,同时又很有深度跳出狗血套路。
太少看印度片,印象当中还带有一定色彩偏见,这部很朴实的讲述亲情的完全F5我对印度电影的感觉。印度电影都这么进步了!结尾还是被哭了【望天】哥哥太帅了而且果然有男盆友了┑( ̄Д  ̄)┍ 哥哥的演员演得特别好!弟弟也不错但演技差点。连爱情线的女主妹子性格都特别招人喜欢!好看!不过再短些会更好
好看,喜欢宝莱坞的电影
很久没看到这样让人感动的家庭 剧情片, 印度电影真是越来越好 。 这么贴近我们的生活。 “真实的生活都不能保证有快乐结局” 但快不快乐 取决于自己 不对吗?
看着看着就笑了 笑着笑着就哭了 一部诙谐有浓厚印度风情的宝莱坞喜剧 讲述了亲情 爱情 家庭等感人的话题 “不要让死亡来提醒亲情的珍贵” 催人泪下
不错,温情
在纽约时代广场的AMC看的首映,个人觉得对比于商业大片垄断市场的中国电影来讲,印度电影依旧保持着朴实,感人,家庭味道很足的风格,以往的数部印度电影,都会打动自己。
同样是家庭撕逼 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这部比八月奥色治郡温暖很多
同样的家长里短狗血剧情,就能让你目不转睛猜中了结局也不快进的看?就能用节奏拿着你一会笑一会哭?这特么就是功夫。
前期节奏……太慢了。